详细页面

镜头外的美丽人生

——退休职工王连城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17-05-31 作者:李争艳 来源: 字号:

见到王连城的时候,他正在家里对着电脑为新拍的几张照片如何取舍而发愁,选哪一张画面看起来会更加生动,王老眉头紧皱地琢磨着。

走进房间,让我大吃一惊,大大小小的照片和相册有厚厚一摞,动物的、植物的、风景的、民俗的,如同打开了百宝箱,应有尽有,拍摄角度也各不相同。用心去感悟王老的这些“心血”,每一张照片,每一次创作,都显得弥足珍贵,是眼前这个花白胡子“胖老头儿”足遍祖国,从前期的构思、细致的构图、拍摄角度选取,再到后期的图片处理,用时间、技术和灵感沉淀下来的“旷世精品”,他俨然是一名摄影界的行家。

在外采风的王连城

王连城今年77岁,退休前曾任早期的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分公司施工科副科长,主要负责电力施工。1998年因为企业“减员增效”的改革制度,王老不得不退居“二线”,光荣的“下岗”了。

常听老人们说,“船到码头车靠站了”,言外之意流露出的就是无需再为国事、家事奔波操劳了,可以甩手休闲安度余生。但眼前的王老,彻底地颠覆了我心目中对老年人的定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大约就是形容的他吧,敬畏之情不由顿生心中。

谈起摄影,王老慢慢打开了话匣子。他神色有些黯然地描述到,在他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喜爱镜头,一直都梦想着能有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但因为家境贫寒,购买一台相机只是年幼无知的孩童时期遥不可及的梦。当我们跟着他的描述,心情变得暗淡的时候,这个有些“顽皮”的老头子,狡黠一笑,神采奕奕的说:“但是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参加工作后,他咬咬牙花了两个多月的工资给自己添了台二手的苏联设备,每天拆拆卸卸,把相机琢磨了个透,他笑称这笔买卖很合算,因为后来他把相机修好后倒手一卖,还从中盈利30元。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在摄影路上的梦之旅。

工作中,王连城是把好手,扎根工作岗位几十年,兢兢业业的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带出的徒弟不少也都成为了业界精英。生活中,王连城又是个特犟的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得摸透吃透,摄影虽然是他的业余爱好,但是他却玩儿得有声有色。工作期间,单位购买摄影器材和制作画册他都参与其中,在曝光都不怎么明白的情况下,凭感觉边学习边拍摄,“兴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出来的效果跟专业的没啥两样儿。退休后,别人都三五成群玩玩牌、打打太极,他却当了把潮人,乐此不疲的一头扎进摄影里,如痴如醉的把它变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忘了年龄,忘了时间,用他自个儿的话说,到了老了,终于有时间来实现梦想,多幸福啊!

为了能在摄影的路上走得更远,让作品更具艺术魅力。2002年,王连城报名入读了天津市老年大学,跟着专业老师来学习摄影技术和Photoshop,自此入了魔障。

王老说: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一个老年人,如果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落后的弱势群体,那他就真的OUT了,就体会不到生活的好多乐趣。

但是年龄确实造就了一定的劣势,比如因为年龄大,手脚比不上年轻人灵活,学起东西来也有些吃力,课堂上老师让操作一项技能,需要课后反复练习好几次;特别是讲课的内容,总是忘记得特别快,一回家要用的时候任凭脑洞大开,怎么也脑补不起来具体操作画面。可是山人自有妙计,王老想了个法子,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录下来,回家后来一场“现场直播”,反复观摩、实际操作,点点滴滴的知识点就这样汇聚成了一片知识的汪洋大海。

后来,他自学了PPT、会声会影等有关后期制作的软件,为这,他还付出了“惨痛代价”——玩坏了三台电脑,可是他一点也不在乎,因为每当自己谈起Photoshop最新版本和各种功能的使用来头头是道,让人敬佩不已的时候,他感觉一切都太值了。

打开王连城家的柜子,真可谓是一个小型的摄影博物馆。多年来,他换过的相机不下十个,各式各样配套的镜头更是不少。这些陈列在柜子里的“如山铁证”,述说着王老经历过胶片为王的摄影时代,玩过黑白,再到彩色,最后到单反。为了更好的展示拍摄效果,他还配置了放大设备、暗房设备和红灯箱。王老说,这些不断更朝换代所遗留下来的产物,花费了他不少心思,也掏空了他为数不多的退休养老津贴,好在有家人的支持,他才能在摄影的道路上走得轻松自如,开心快乐。

每一幅经典的照片总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王连城却乐在其中,坚持用心创作。

王老笑盈盈地拿出一张精心装裱过的照片。接过照片,一幅黄河壶口瀑布的画面映入眼帘,这张照片,构图巧妙,抓拍到了壶口瀑布倾泻而下的瞬间,加上光和角度的配合,使得瀑布看起来好似绸缎一样柔顺丝滑,又似九天银河坠落一般十分漂亮。王老难掩心中欢喜,热情洋溢的跟我们讲起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拍摄当天他早上三点多就到了瀑布那里,为了拍到满意的作品他采用了延时拍摄,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成就了这幅经典之作,他还给这张照片取了个非常文艺的名字,叫“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王连城作品欣赏

看着王老专注幸福的神情,我非常羡慕,羡慕他零散拍片的随心随性,也羡慕他体悟着在爱好中修炼学习的欢娱快感;面对王老专业的讲解,我们这些年轻人也都自惭形秽、自叹不如。拍照这样一种人人可为的行为,植入了拍者的主观意念,便成了艺术,是思想的升华提纯。

看完照片,王老拉着我们聊起了家常,给我们讲述了他和摄影的深厚渊源。

他说,十年前参加冰雪那达慕大会时,为了拍摄一张独具特色的日冕照片,王连城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下一直坚持蹲点,终于将那美妙的瞬间定格在相机里。在他看来,拍摄的过程就是发现美的过程,沉溺其中,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趣,尤其在偏远地区,那种鲜有人来打扰的惊艳美景,就是他一直追逐的动力;每每来到一处地方,看到当地百姓过着充足富裕的生活,感受到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了,他也非常开心。现在的王连城,仍然经常去全国各地采风,身子骨十分硬朗,根本不像是做了三个心脏支架,因白内障眼睛换了晶体的年近八旬的老人。

《冰雪骆驼节》——王连城作品欣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连城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一个个成绩:在天津市每两年一次的影展中他荣获过多个奖项;部分作品还在天津市文化中心美术馆、原历史博物馆、天津美术学院展览馆等多个展馆先后展出过;“国庆60周年”时,所在居委会还邀请他举办了个人主题影展。同时,他还受邀加入了老年摄影家协会(全国)、新闻摄影协会、艺术家摄影协会等,成为多个摄影协会的会员,可谓是硕果累累,收获颇丰。

面对这些荣誉和肯定,王连城爽朗的笑笑。他说:老年是人生命中必经的阶段,晚年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进步、有快乐就是福气!今年,他还打算去趟新疆采风,继续在摄影的路上不停奔波,享受快乐。

王连成同志摄影之路上的部分 “军功章”

温暖的夕阳下,他一身行囊,悠然、洒脱地信步向前,晚霞瑰丽,戈壁苍茫,远山如黛……真心期待王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继续用镜头发现和捕捉点滴的美好,继续描绘自己美丽的人生画卷。

浏览次数:35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