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出色完成深圳平湖南枢纽Ⅰ、Ⅱ、Ⅲ、Ⅳ场信号工程改造施工任务后,1月26日18时30分,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分公司历经10小时连续作业奋战,按期正点开通了驼峰场信号改造工程。至此,该公司完美收官平湖南枢纽信号施工任务,打赢了2016新的一年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关键第一仗。

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金广宏督导驼峰场道岔调试
平湖南枢纽,深圳市境内四大铁路货运编组站之一。始建于1996年1月,1997年10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是京九铁路的配套项目之一。连接了京九铁路、广深铁路、平盐铁路、平南铁路和厦深铁路。时值承担厦深铁路广东段357余公里信号工程施工任务的天津分公司,开始同步实施平湖南枢纽信号改造项目。
这个项目,再一次证明了该公司在大规模既有站改项目中的雄厚实力和绝对优势。一是工程量规模巨大。改造后的平湖南为48股道,涉及到286组道岔、282架信号机、359个轨道区段;二是安全管控压力巨大。属于营业线施工,疏解区内客货列车运行密度大,地下光电缆密布、管线纵横,站前、站后施工环境错综复杂,气候火热以及暴雨、台风经常光顾;三是结果令业主十分满意,过程让领导非常放心。自2013年改造实施至今,任务的完成总共经过了300个天窗点(其中试验和开通的天窗点130个),实现了一线不错、一点不差,一事不出,一开就通的大好局面:在稳保厦深铁路进度前提下,2013年9月11日同时开通II、III场、IV三场;2014年12月18日按期I场(到达场),既有站场、机械室、运转室信号设备全新换代。再加上刚刚开通的驼峰场,项目节点的节节胜利,受到了建设、接管、监理单位的一致称赞。

中国通号、股份公司领导点内检查安全质量与开通情况
此次改造平湖南驼峰场,在既有机械室,新设计算机联锁系统,新增微机监测系统、一套电源屏等,室外新增12条编组线、道岔16组、信号机18架、轨道区段60个,车辆减速器、测速雷达、电磁踏板、应急控制台等设备同步增加一倍,相当于在原有驼峰场的旁边又增加了一个驼峰场,其施工规模,尤其是开通点内室内倒接分线盘及室外更换利旧电缆,以及新设备系统的试验和启用等任务量可想而知。并且,驼峰场改造有其自身的难点。相对于车站、区间信号设备而言,驼峰设备新,电空转辙机、车辆减速器、测速雷达、电磁踏板等室内外控制设备均比较特殊,增大了施工和调试的难度;平湖南驼峰场没有新建信号机房,所有信号设备均在既有信号设备间穿插安装,电源屏、防雷分线柜、信号机柜均需在开通点内拆除既有信号设备和配线后,才能就位,对于本来施工难度就很大的站改来说,大大增加了难度。

中国通号工程管理部部长郭永泉督战室内开通
项目部精心编制施工方案,细化施工组织,合理调配施工资源,将站改工程一步步向前推进。他们密切联系站前施工单位,确定时间节点,天窗点内与站前施工单位同步插入道岔并安装调试;开通前抓住“撤旧”这一关键步骤,所有拆除老线逐根调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在新、旧分线柜之间敷设过渡电缆,逐步更换了利旧设备电缆;采用“位移施工”的方式,在既有信号设备旁安装新信号设备并调试,为驼峰场的顺利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项目部技术人员配合道岔联调试验
开通当天,早上6点点名,强调重要环节,施工负责人王贺武再一次重申了点内的工作量及施工顺序,并单独将“撤旧组”召集在一起,重点进行了交底。8点正式给点,断电,开始拆除既有电源屏、防雷柜、分线柜、机柜及相关配线。9时23分新电源屏在原有位置替换既有电源屏并配线完毕,达到了送电条件。9时30分新防雷分线柜配线完毕,交电务段试验……一个个节点有条不紊的完成,驼峰场开通稳步向前推进。

雨中结束最后一组4009#道岔调试任务。至此,取得了工程开通、迎战大雨的双重胜利
驼峰场的开通,不仅意味着收官整个平湖南,还将列车编组能力扩大了100%,大大提升货运运量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