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7点13分,首趟G2283次高铁列车开出北京南站,历时1小时2分钟,列车到达天津滨海新区商务核心区于家堡,这标志着由中国通号系统集成通信、信号的京津城际延伸线正式开通运营。
京津城际延伸线全长44.75公里,设计时速350km/h。通信、信号工程施工85%以上涉及营业线,包括地上、桥上和隧道内施工,与津秦客专四线并行,施工环境、技术标准和工艺堪称集中国高铁建设之大成。
中国通号充分发挥科研设计、产品制造和施工调试“三位一体”优势,提出了打造全路一流高铁的蓝图、以精品工程回馈家乡父老的建设目标,掀起了抓安全保进度,重质量建精品的建设高潮。他们实施了中国通号、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三级领导现场带班分段包保制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精心编制和完善计算机联锁改造、信号改造、道岔插入等施工方案。今年6月,中国通号圆满完成了京津城际接入天津站城际场过渡改造,实现了德国西门子ETC系统与国产CTCS-3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月,津保铁路达到验收条件,7月通过验收,进入联调联试。
中国通号在该项目上攻克的“最大”技术难关:顺利实现了德国西门子ETC系统与国产CTCS-3系统首次无缝对接的技术难关。延伸线引入天津站及城际场过渡改造施工,其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国内均罕见,北京调度所客运专线CTC系统需要与既有设备实现对接,直接影响津秦高铁、京沪高铁和京津城际高铁的运输安全,系统集成接口多,技术条件复杂,涉及增设信号机、调整轨道电路、增装应答器、修改报文和编码条件等。6月29日,以“天龙八部”八个步骤实现城际场软件换装,天津站城际场通信信号接入改造开通,为京津城际延伸线冲刺联调联试打通了关键节点。
中国通号在该项目打造的 “最美”施工工艺:承担全线施工任务的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建设,在施工工艺、质量上下苦功,精心打造出了该项目12大工艺亮点,受到路局领导、各站段专家以及同行的高度好评,尤其是在全国高铁建设中首次使用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吸引了各铁路局众多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前来观摩学习。
京津延伸线开通后的安全、正点运营,被誉为“中枢神经”和“智慧大脑”的通信、信号系统起决定性作用。为此,天津分公司开通前一周,对已完成的室内外通信、信号设备运行的安定性、稳定性以及接地,展开拉网式排查;通过微机监测终端对整个系统的技术参数与静态、动态验收时对比,再次确认,确保内在质量经得起考验,保障运营安全。开通运营当天,中国通号、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各级领导及部分通号技术人员添乘首趟列车,第一时间享受建设劳动成果。
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开通运营,不仅打通了天津滨海新区与北京、天津市区快捷运输通道的建成,实现了三地“1小时”经济圈,还必将对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