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挺起万吨钢铁大动脉的脊梁

——天津分公司中南通道通信信号系统施工纪实

发布时间:2015-01-22 作者:刘权华、王克立、刘斌 来源:综合管理部、第七项目部、第三项目部 字号:

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有一座太行山隧道,全长18公里,横穿太行山绝壁千仞之间,是中南通道重要控制性工程。

“隧道内信号的活,就拜托你们了。”2014年11月初,晋豫鲁公司在合同清单上,给通号工程局集团增加了一笔,临时托付平顺站上行区间太行山隧道内信号施工任务。

而此时,距中南通道郑州局管段静态验收仅14天。

临危受命,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南通道系统集成部副经理刘东连夜召集施工项目部经理王涛、总工许钊潭:14天,你们能不能拿下?

“请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王涛当即代表在场兄弟,许下军令状。

驰返工地,王涛深夜排兵布阵,许钊潭通宵核图、提物资申请,工长王永、技术刘增德接过任务书。

OPM全力做好外联、保障工作,2天内,128盘电缆、20KM地线、300多个箱盒及支架、400多个电容、23架信号机一应俱全,齐集太行山腰。

“王永,料都在这了,剩下的看你们了。”

太行山交通闭塞,坡多路险,电缆槽内不断溢出积水,隧道内空气不流通、灰尘大,施工人员窒息般压抑。

采用电缆临时“跨越”拉通、箱盒信号机初稳方式,王永带工持续作战58小时至分界点。2天3宿下来,王永班的成员一个个成了黑眼圈和黑脸,互相戏谑,忘却疲惫。

敷设电缆、箱盒安装、设备配线、钢轨钻孔……齐头并进,短短13天,安装完成,自检合格,拉通试验,确保了静态验收的节点。

晋鲁豫公司工程部长孙建平称赞道:关键时候,还得靠你们,通号公司真是了不起!

太行山隧道13天攻坚战只是该公司成功建设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通信和信号系统的一小段精彩片断。

2014年12月30日,中南通道正式开通运营,我国真正意义上实现“重载梦”,首条万吨重载铁路犹如钢铁巨龙穿越晋、豫和鲁3省13个地市、48个县区的千沟万壑,带着通号人的责任、毅力和无尚荣耀,蜿蜒奔向大海。

回首中南路,风情通号情。

(一)

山西中南铁路通道,正线全长1269.924km,属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是我国“十一五”铁路建设重点工程,连接了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煤炭资源运输通道,是我国首条轴重30吨的万吨重载铁路。

国家大动脉,国企大责任。时间追溯至2013年底,中南通道试验段开工前夕,从北京一路风尘仆仆赶赴现场的通号工程局董事长郭庆英,敏锐觉察到中南通道高风险隧道多、高墩大跨桥梁多、既有线施工多、新技术新工艺多,势必又是一场硬仗。他指出:综合试验段是中南通道的试验段,是中国通号的试验段,也是我国的试验段,作为重载铁路建设的先锋,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通号工程局集团副总经理张勤常坐阵统筹全局,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崔长超、刘东两员大将受命带队拼杀疆场,战力强大的施工队伍迅速进场到位,形成决战态势。

综合试验段,从长子南站开始至山西太行山隧隧道进口,正线长93.275公里,新建车站3个,中继站2个,是我国第一条万吨级重载铁路山西中南通道的试验段。建设好试验段,不仅为指导全线千余公里定了样本、树立标杆,还将对国家制定30吨轴重重载铁路技术标准,积累基础性数据,提供有效验证和牢固支撑。

2013年11月25日,施工定测全面展开。技术人员发扬“铁军”精神,展开外交攻势,逐一落实接口问题。没有可参考借鉴的现成验收标准和工艺标准,摆在天津分公司面前,首先就是制定标准、确定工艺,攻克种种空前技术难题。他们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下苦功夫、狠功夫运用《技规》、《安规》,以精、严、细、实精神,披荆斩棘,向一道道的技术难关发起冲锋。

——列车总重大,行驶大轴重货车,运量特大的铁路,震动大,要求通信信号设备安装牢固强度较其他铁路高。

为此,项目部在室内电缆槽道内,增设了阻燃橡胶垫,隔离钢槽与线缆,减少之间摩擦,使得设备更加安全可靠;主动和设计、厂家沟通,在分体塞钉式四头补偿电容安装基础上,改良了接线防护管的穿线方式到引线管固定卡具的固定位置,建议设计与厂家制作出了四线电容的复合材质一体式防护装置,既牢固又安全。

——牵引电压大。重载铁路光轴重就30吨,要求供电专业牵引电大,才能带动上万吨的重载负荷。电压增大,牵引回流不断增加,而电流回流需通过信号扼流变等设备,这对我们的设备安装接地标准,要求极高。

安全重于泰山。项目部充分预想牵引回流大特点,充分借鉴京沪、哈大等高铁接地系统,进一步规范接地装置:完善室内二次接地工艺、电缆成端接地;提高室外贯通接地标准,改进接地连接方式,精准定位牵引回流吸上线位置,仔细斟酌,反复修改和现场确认。

——整体道床在路基、桥、隧地段各不相同,是室外设备安装的一大难点。

在弧形且结构不统一的隧道壁上,安装隧道内的信号机、箱盒、空扼流等信号设备,采用传统的角钢基础托架,势必造成安装后的信号设备倾斜、高度不一致,影响工艺质量。

项目部充分利用线路地势,研制出隧道壁可调镀锌基础,把原来一体式结构改为两部分用螺丝连接的方式,实现了镀锌基础的180度可调,既美观又实用。

桥上信号机及电缆盒需安装在桥护栏上,采用传统的安装工艺需将角钢基础钻孔固定,且钻孔工作量和难度巨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为此,项目部研制出箱盒一体式、踏板式等一批新型镀锌基础,安装后可轻松的调整信号机的前后位置。把终端盒基础和信号机基础做成一体式,使得信号机和终端盒的距离固定化、引线管长度一致化;为方向盒基础加装了弧形防护板,达到了对保护管、电缆的保护和外观简洁美观的效果。

——提供通信通道方式有别于其他铁路。铁路通信系统施工中,成功提供通信通道是关键。在中南通道,给红外轴温、信号CTC、微机监测、电力远动提供通道的方式与其他铁路不太一致。

红外轴温在现有铁路中是以2M加协转方式提供,如协转工作不正常,网管无法监控。本线采用综合接入设备为红外轴温提供通道,如通道存在问题可及时监控,提高了其安全使用性能;信号CTC、微机监测、电力远动,本线通信通道提供的方式采用FE(0),均可保证通道的安全性。

——技术新,系统调试繁琐、复杂。

中南通道改掉高铁客专的机电编码,采用机电编码电路,再加上N+1、改方等电路,这是该企业近些年在高铁领域施工,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技术人员所没见过的。为了完成车站、中继站共31个站点的系统信号调试任务,高级技师成秉龙、石岩海、李宝林,工程师王乐、王贺武等技术“老将”齐聚于此,投入系统调试工作的同时,每人带几名青工,负责两站或穿插多站调试。

……

在中南,中国通号在无任何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世界级重载能源大动脉通信信号系统集成的先河。作为中国通号挥下的骨干施工企业,该公司承担了山西魏家滩-山西太行山隧道,正线600余公里的通信信号施工任务,为我国重载铁路建设留下了宝贵的技术、工艺、管理财富。

(二)

综合试验段开战期间,卢春房副部长、工程局集团等各级领导先后多次来中南检查指导工作。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激发起通号员工建设好中南通道,为重载铁路建设做贡献的斗志。

通信专业铁塔基础施工,恰逢冬季大雪,施工困难很大。通信施工项目部成立征地、基础浇筑、铁塔安装三个小分队,全力推动铁塔施工顺利进行。为保证铁塔施工质量,项目部采取基槽开挖土方采取覆草垫防冻结,砂石水泥提前进入保温棚,浇筑完成后坑口覆盖篷布,坑内配备火炉取暖,设置温度计,派专人实时观察温度变化,保证了冬季铁塔基础施工工期、质量。

2014年1月16日,通信第一座铁塔组立成功。

同月,“全力确保试验段节点”大会战吹响号角,各施工项目部纷纷展开“比作风、比进度、比质量”的劳动竞赛,试验段会战打响。

在恶劣天气环境下,项目部给车辆穿上防滑“铁鞋”,采取平行流水作业,15天之内,通信专业完成了72个站点的设备安装工作。

信号施工项目部不等房建成熟,提前介入,自装临时门窗,购置抽湿机和采暖炉保护信号设备,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提前进行机柜安装配线,创造施工条件保证施工进度。等房建单位完成地面硬化后,项目部16天就分别完成平顺、壶关、中7、中6机柜安装、放线、焊线工作。其中,中7站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采取人工倒运机柜,2天完成所有机柜安装。

在钢轨钻孔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取跟进站前锁轨施工的方式,通过密切沟通,掌握站前单位每日提供监理确认的锁轨里程。从3月3日-18日完成锁轨,钢轨钻孔紧跟其后,于3月19日仅仅错后1天完成全部钻孔作业,有效的压缩了施工时间。

3月10日,长子南车站顺利完成轨道电路送电、道岔转辙机操控和信号机点灯三项重要试验,试验段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4月18日,试验段通信系统G网成功接入郑州局调度中心,接入并开通。

百余天时间,该公司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93公里重载试验段通信、信号系统施工任务, 4月30日达到静态验收条件。

5月通号工程局组织所属各分子公司召开中南通道综合试验段施工工艺现场交流会,未雨绸缪,为后续500多公里非试验段施工打基础。

“通号公司的施工工艺是全线的样板。” 晋豫鲁公司“四电”施工负责人的话在这支铁军听来,既是肯定,也是鞭策。

(三)

从综合试验段的静态验收开始,该公司逐渐把施工重心转移到了500余公里非试验段上,目标锁定 “9月30日达到全线竣工条件”的工期节点。抽调第一、三、六、七项目部各一部组织强大集群,分路合击,合力围歼。

进度是龙头,外联是关键,图、料是重点。

他们抓住图纸、材料、征地、站前接口问题的关键,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细节,选派专人去设计院、物资供货厂家联系,加强接口调查工作,及时调查站前房建、桥梁、路基、槽道形成情况。

2014年4月底,中南通道非试验段已完成光电缆敷设634.9公里,箱盒安装232个,铁塔基础浇筑12处。

8月份,通号工程局在中南通道大规模开展“大干100天,誓保重载铁路按期开通”劳动竞赛,顺势拉开建设非试验段热潮。

组建钻孔小分队20支,第一时间跟进站前锁轨进度,一天最多完成双线60余公里钢轨钻孔作业。

电缆、光缆敷设作业,黑白两班倒,通宵达旦全面铺开,10公里,100公里,1000公里……具备一段,实施一段,随着陆续到货,进度与日俱增。

中南通道,全线采用复合材料、万可端子箱盒,方向盒为圆型,内部每六个万可端子为一个端子排呈圆形固定。针对重载特点,制定配线工艺标准,细化到每根电缆芯线长度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使得整个试验段内箱盒标准统一,打开每个箱盒的效果都一致。标准统一后,他们调集50余名配线“高手”,突击抢建,大大提高了效率。

组建20余个室内施工工班,工长全部来自通号集团、中央企业或全国等各类“技术能手”担任,负责各车站、中继站室内设备安装、布放缆线及实验调试。

洪洞北站,30组道岔,是非试验段较大的车站之一。在全国技术能手许钊潭的负责人,从进场到完成基本工作量,仅花25天;龙马站,在克服交叉施工、空气湿度大,灰尘大等困难下,兰交大毕业的年轻技工刘增德和他的团队,仅花了20天便完成了室内具体工作量。

11月15日,参建施工项目部合理调整资源,全面投入非试验段施工,完成全线500余公里静态验收。进入12月,开始动态检测。

(四)

中南通道开通了,通号建设者们矢志不渝、励精图治、奋勇攻坚和精益求精的点点滴滴,赋予了这条钢铁大动脉深深的通号情怀。

刘正维,铁道部“优秀项目经理”,现场负责中南通道300余公里通信施工任务。涉足中南,没睡过囫囵觉,在重载施工,他重视各种设备安装、布线的第一次施工,改进电源走线工艺,引来兄弟单位多次前来围观、学习。安泽、浮山站配线施工工艺做完后,监理、接管单位赞不绝口:“通号公司施工质量就是高!”

各站安装、调试FAS台那天,刘正维从安泽开始各站查看,到洪洞北已是半夜。开通时,他现场崴脚,第二天脚面肿胀,又青又紫,只是涂了点红花油,仍一瘸一拐坚守在开通一线。

天津硬汉王涛,是试验段及吕梁山隧道中5-长子南段210余公里信号施工负责人。2014年,他几乎把全年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此,除了6、7月份,试验段验收期间,他带队一支20余人的队伍驰援贵广高铁施工。在基本完成贵广2个车站、2个中继站是任务后,迅速赶回中南,一是积极投入到试验段的开通组织工作中,二是协调掀起非试验段大干热潮。

“铁塔专业户”仇铁松,通过向莆、甘青历练,施工经验丰富,谈判功力大增。基站4,多次出现了征地、拆迁难,村民24小时看守不让施工。仇铁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步一步采取分步解决的策略,以极小的代价啃下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

忠和孝间,你会如何抉择?负责安泽站站内及区间的李西顺,果断选择前者。他把老母病倒、延迟婚期这些小“家”幸福化为建设中南的不竭动力。身为山东汉子的他,一面耐心做未婚妻工作,嘱咐照顾好生病的老娘,一边独挑一个站带队施工的重任。

通信技术总工付彦虎,媳妇怀孕了,却不能陪在身边照顾,只能每天在电话里安慰、关怀。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牵挂妻子的他,每晚都要和妻子通几十分钟电话,加强沟通、理解。

OPM副经理胡斌说,“太原局调度中心既有施工,刘艳朝太辛苦了。”中心既有施工,太原局管段内的核心,通信所有业务都必须要在中心落地,如不能开通,全线通信就不能开通。因为协调难度大,刘艳朝所有心思全在这,协调外联,带队施工,不眠不休。

大学生陈永江、见习生李志磊,虎头虎脑,干活也已有一种虎劲,每天在一线班组早出晚归,从无怨言。

回首望中南,先进和典型不胜枚举,他们一个个敢打,敢拼,冲锋在前,他们手里的中国通号大旗,在中南“西煤东运”大通道上,在我国重载铁路建设的又上高点上高高

浏览次数:272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