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海南西环高铁开始联调联试,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呼之欲出。
为这条“O”型高铁划上指挥和控制列车飞驰的大圆圈者,就是以列控核心技术威震全球的中国通号。
5年前,中国通号成功打造了海南东环高铁通信信号控制系统,为海南环岛高铁划下了东环“智慧大脑”和“中枢神经”,并在此举行中国通号首次高铁建设标准化管理典型经验交流会。
5年后,中国通号回师海南,为宝岛高铁续上西环,并将东西环控制系统成功划圆,形成闭环。
5年间,中国高铁迅猛发展,中国通号独树一帜。他们以世界一流列控核心技术护航高铁风驰电掣;以全球独具的设计、制造、施工三位一体系统集成 “一站式”服务优势,为我国20多条高铁奉献了智慧和汗水,其中包括世界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铁京沪高铁、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世界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等。
如今的中国通号,作为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香港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其核心技术和产品,包括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技术、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技术、轨道电路传输技术、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技术及城市轨道中低速磁悬浮系统MATC技术等,全面覆盖了全国高速铁路、高寒铁路、高原铁路、高温铁路、重载铁路、城市地铁等建设和运营领域,完成了多个“中国第一”的里程碑式项目。
面对海南西环,高铁技术炉火纯青的中国通号,胸有成竹,从容奋战。他们的目标雄心勃勃:创国优,争一流,为海岛“项链”奉献“珍珠”。

划圆,轻取东西两大控制点
海南西环铁路沿海南岛西部延伸,全长345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经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东方、乐东6个市县,分别在既有的海口站和三亚站与既有东环高铁、西环线铁路接轨形成闭环,形成环岛高速铁路,打造海岛“三小时经济圈”。
中国通号不仅承建海西全线通信、信号、信息、公网覆盖四个专业站后工程,同时还承担着改造既有海南东环高铁传输扩容改造任务。
系统集成项目部管理和技术人员以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为主,研究设计院和通信信息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由四个专业组成的天津分公司两个施工项目部扎营沿线,上海工程局广州分公司分担60公里通信信号信息工程。
此次海南西环系统集成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优质高效地完成既有站改造施工,攻克西环高铁与既有东环高铁、西环线铁路对接成环、高速运转的技术难题。一是西环高铁的引入,引起海口站、三亚站改造以及三亚动车所扩建;二是既有东环线传输扩容改造纳入本工程实施;三是既有西环铁路线新建三亚西站,通过三亚西线路所与西环高铁接轨;四是涉及既有西环铁路线海口南站、东方站、崖城站改建;五是I类变更工程增加东西环联络线及西秀线路所等。

中国通号海西系统集成项目部负责人、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国说:“每次既有线过渡施工都是虎口拔牙,刀尖上跳舞!”
连接海南东环、西环高铁的海口站,是国际旅游岛上最大的交通枢纽。尤其是海口站改,属于动车既有站改造,站型复杂,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不单是信号子系统多,复式交分道岔多,接口电路多,拆改配线多,调试工作量大:需安装调试联锁道岔119组,安装调试信号机157架,安装调试轨道电路138区段;新增2个口接入西环正线,室内涉及到新旧两个信号机械室的安装配线施工,需拆除组合柜15架,共计组合柜104个等涉及的工作量全部要在天窗点内完成。
不仅如此,海口站信号机械室、运转室等设备用房3月25日才具备施工条件,4月18日开始进行系统软件的调试试验,调试试验之前还要进行配线导通及单项调试,除去这些时间,留给安装机柜配线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5天,给信号室内设备安装带来巨大的压力。通信、信号系统改造的技术难度、安全风险犹如“虎口拔牙”。

粤海公司电务部技术主管说:“这是一场‘大手术’。”
室外施工,他们“见缝插针,找缝插针,造缝插针”。提前定测好信号设备位置,对于不影响工务施工的信号设备提前安装到位,不能一次到位的信号设备先安装在不侵限的位置,待条件具备后再就位,做到道岔预铺一组,信号设备安装一组,钢轨成型一段,信号设备调试一段。
站内施工实行三班倒,昼夜不停地进行信号机械室内设备安装配线。施工项目部采取跟进、位移施工,以及零星要点施工和线把预制、机柜预放线等方法,抢时间,争速度。
海口站改中,有5组复式交分道岔安装试验是控制点。天津分公司高级技师、“道岔专家”李宝林凭借多年的道岔安装经验,自行摸索完成了安装、调试任务;以技术员王磊为首的“青年突击队”,短短15天就完成了新信号机械室32个机柜、十几万条配线的施工任务,为工程开通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极其紧张的17个“天窗点”夜战中,现场职工紧跟站前施工进度,分歩完成联锁、列控、CTC设备改造、新软件对位试验及信号设备过渡处理试验施工。项目副经理王乐亲自担任室内技术攻关组长,一条一条核对配线,一个箱盒一个箱盒的平推试验。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逐项进行调试和试验,大大减少了开通点内的工作量。
海口站新信号联锁设备开通时,接管单位粤海铁路公司总经理孟卫华紧紧握住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郭永泉的手说:“这么大的站场,这么多组道岔同时开通,没有你们通号还真不行!”
在海口站改总结大会上,海南高铁公司总经理陈向前对项目部在开通点内,实现室内外拆改配线3000余根“零缺陷”,对点名特别表扬通号,并向中国通号发出嘉奖贺电。
既有三亚站与三亚动车所间线路占用西环高铁线路位置,制约着西环高铁凤(凰)三(亚)段线路铺设,也是一个关键控制点。为此,开通新三亚站,拿下这个“碉堡”,为凤三段施工提供条件迫在眉睫。
天津分公司针对三亚站通信、信号改造分子系统多、影响范围大的特点,精心制定了“提前入手、紧跟站前、化整为零、分块试验”的实施方案,在开通前的16个天窗点内,精准地完成了列控、联锁 、CTC、站内电码化等系统以及拆改配线、软件换装任务,做到了试验彻底、拆配线迅速和开通期间“一线不错、一点不误、一事不出”。
在三亚西站开通现场,广铁集团副总经理、粤海公司总经理孟卫平频频点头:“这条线有郭永泉和张振国在,我放一百二十个心!”
今年7月13日,他们顺利拿下最南端接轨站——三亚站通信、信号站改项目,提前顺利开通。至此,海南西环高铁实现了两端与既有东环线、既有西环线的接轨。粤海公司迅速电贺中国通号为三亚站改作出的突出贡献。

划圆,专家评价“非常出色!”
“‘东环’是你们干的。时隔5年,‘西环’无论是质量还是工艺,你们都要有大的飞跃!”
开工伊始,中国通号主管安全质量的领导对天津分公司严格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为此,项目部严格按照“高起点实施,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建设”的总体部署,从细节抓起,精雕细琢,精细严实打造精品工程。
高度重视首段(件)定标。技术人员多次研讨室内缆线走线、组合侧面焊线标准、绝缘节布放工艺、电缆引楼排序等,主动征求广铁集团,业主、接管单位意见,并形成文件,作为施工和验收依据。每进行一道工序就组织一次定标,确保全线标准统一。
今年6月10日 ,首个通信、信号工程样板站——洋浦站迎来了铁总工管中心,广铁集团,建设、监理单位组成的检查组,全面检查了标准化施工、工艺和管理工作,铁总工管中心专家一致认为:这个站是标准,要全线推广。
7月9日,通信基站20顺利通过通信专业首件工程评估;7月29日,中继站4顺利通过信号专业首件工程评估。
在分项工程实施前,系统集成项目部组织各施工项目部在库房及现场开展了大规模定标工作。对于定标没有涉及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系统集成项目部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网络技术,采用现场确定安装方式后,用手机拍照片,发送至各个施工项目部,使全线工程虽然是多个项目部施工,但是每一个分项工程就像同一个人干的一样。现场监理见了不禁惊叹:“通号公司不仅仅是一部分人水平高,而是整体实力强!”

在海南西环“挑大梁”的天津分公司,虽干过长春轻轨客服,以及车站视频监控系统等,但是在长大高铁项目承担信息专业,海南西环是头一次。
客服信息系统是铁路建设要求信息化标准最高的系统。在标准的制定上,项目部决心打造出一个高标准、高水准的样板站出来。
工程实施中,施工项目部重点盯控桥架安装布线、闸机定位、站内广播球技定位以及工序的衔接,加强与各方施工单位交流。
接口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通过项目部前期多方面与设计、站前沟通,但在信息槽道桥架方面还是存在预留孔径尺寸不合适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黄流车站,技术负责人马超、冯惠雳现场反复论证,最终采用了角钢一侧固定在横梁上,另一侧固定在钢槽上,保证桥架过渡稳定、安全,得到了设计、接管单位的极大认可。
很快,项目部完成了黄流车站信息专业样板站。铁总工管中心主管信息的华处长评价说:施工进度、工艺质量都不错,组织很得力。
今年8月中旬,中国通号安全质量检查组对海南西环全线施工工艺质量展开了“拉网式”排查。盖板下、电缆间、静地板下,每一处都是透明的,真正做到了外美内实;材料码放、安全防护、成品保护以及料库24小时视频监控,亮点频闪。
总结会上,一向要求苛刻轻易不“栽花”的中国通号安全质量总监安伟光难得地说出四个字:“非常出色!”
广铁集团电务处季忠洪在凤凰站检查时,对工艺质量评价是:“‘免检’产品。”

划圆,台风高温壮我行
海南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大陆岛,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雨量充沛,台风暴雨肆虐,“海鸥”“鲸鱼”“彩虹”“威马逊”之名一时传遍大江南北。台风袭击过后,项目部驻地顿时停电停水。就连原计划10月8日开始联调联试的大节点,也不得不为台风“彩虹”让步推迟。
同时,高湿酷暑的洗礼,也让大家都成了名副其实的“非洲人”。
项目部加强防洪防台防暑降温工作。制定专项方案,进行应急演练;避开高温时段施工,并配足防暑降温食品和药品。
工程虽2014年10月19日开工,可因为路基不成形,桥梁未架,隧道不通,站房交付滞后、桥上槽道未成型等种种因素限制着通信、信号、信息专业的实施。直到2015年4月份,路基和房建才逐步具备进场施工条件。在这之前,除了开展一部分既有线站改外,没有任何实质工作量。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南西环竟没有出现抢工状态,也没召开工程建设推进会。这在长大项目中实属罕见。
张振国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物资进场很给力,今年2月份物资进场了70%至80%,这是具备施工条件后展开工作面的关键。”
信号系统的主要设备如列控中心、调度集中, ZPW-2000A、集中监测、转辙机、临时限速服务器和光电缆等;通信专业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电源及环境监测系统设备以及漏缆、电缆等;旅服集成管理平台、客服视频监控、广播设备等精良装备均由中国通号所属的设备制造厂家提供。这是中国通号从研发设计,到设备供货与施工安装调试,再到工程系统集成 “一站式”服务的独有实力,也是其充分发挥“集团军”作战的绝对优势。

现场员工们在这种特殊气候条件下,一边应对台风高温,一边千方百计加快施工进度,牢牢把控安全质量。
针对送电滞后,项目部购置了十余台380V、5000W大功率发电机,及时解决了影响系统设备调试用电问题。
三亚站过渡改造时,有一段6.3公里长的槽道未形成,严重影响敷缆进度。关键时刻,项目部在业准许下,利用每晚12点至凌晨4点3小时的天窗点,克服运输量大、安全风险高等困难,不辱使命地按期完成了业主临时交办的任务。
张振国介绍说:“通信、信号专业主体工程量基本在今年的5、6、7三个月就完成了。”
工程进展如此顺利,得益于第一、二施工项目部的程立华、刘加发、刘正维、高德成、王乐、王涛等几员大将。他们在工艺标准制定方面动足脑筋,重点把控既有线改造,兼顾新建线路、车站施工安排,沟通协调,超前预制,施工组织组织科学有序。
上海工程局广州分公司的通信信号两个项目部表现很出色。他们在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通信项目经理康正智、信号项目经理孙延辉的强有力组织指挥下,工程进度快质量好,工艺水平也上了一个大台阶。在棋子湾站日夜奋战中,他们只用了13天就漂亮地完成了任务,顺利交给电务段模拟试验,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为确保营业线施工安全,项目部对所有营业线施工人员均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严格执行“三预想”“八严禁”安全防护“五必须”和“十二不准”等法制和管理要求。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和安全员严密防护,确保人身、设备和行车安全,筑起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
项目部严格按照“三检制”,加大标准化管理检查频次与力度。共开展各种检查18次,查出各类安全质量隐患102项,建立问题库,及时整改复查,实现闭环管理。同时,他们的将安全保障体系运用到海西项目,更深更全地保障了工程产品质量。9月至10日,安全保障体系通过了英国劳氏公司的现场评审。
今年8月,海南西环高铁通过静态验收,目前正在联调联试,计划12月20日前进行安全评估及试运行,12月全线将正式开通。